夜间
笔趣阁 > 大导演从跟影后离婚开始 > 第62章 北影酒神?我吗?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 笔趣阁] http://www.maw168.com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不知道是不是担心他反悔。


在他答应调动工作当天。


汪厂长立即派人到体委调走他的档案。


将他的名字狠狠地印刻在北影厂工作人员名单上。


这种做法搞得李茂森很尴尬。


他在武术院工作的这段时间里,得到院里不少照顾,每次想早退就早退,想请假就请假,院里照常给他发工资。


现在他成了著名导演,还没来得及为院里做点什么,北影厂就把他的工作关系直接调过去。


这样做好像他特别不乐意呆在武术院似的。


为此李茂森特意来到武术院,与副院长兼教练吴斌说明情况。


他答应会抽时间继续来武术院上课,教授青少年武术队练习八极拳,把这门拳术传承下去。


吴院长说他电影拍的好,叫他有机会多拍几部功夫电影,传播华夏功夫,弘扬华夏尚武精神。


他也答应下来。


离开武术院,李茂森带着文件来到北影入职。


在办理入职时有一件事让他很无语。


之前汪厂长和杨制片只告诉他导演办公室主任是谢铁丽导演,却没有告诉他整个导演办公室有八个副主任。


包括谢飞导演、滕文骥、黄健忠、田状状等,只有李绍红、孙周等五个青年导演是普通成员。


他要想当上导演室主任,需要熬走谢铁丽导演以及前面八个。


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。


还有什么相当于副科,实际上跟他在武术院差不多,什么官也不是。


李茂森不禁又想起了祖上李太白,仕途果然不是那么好混的。


“哈哈,李导,欢迎欢迎,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。”


滕文冀、田状状、李绍红几位导演拍手鼓掌围了上来。


“谢谢!改天我请大家喝酒。”


“别改天了,要不就今天,今天我在厂里,改天就不一定。”


滕文冀笑呵呵地说。


“也行。下午下班大家一起喝酒。”


李茂森笑道。


众人齐声叫好。


下午下班,李茂森请客喝酒,导演室里除了谢铁丽、谢飞等几位在剧组没时间,大家都来了。


他们喝酒的地方也不远,就在北影招待所仿清楼楼下的食堂里,十几盘素菜荤菜,一箱二锅头。


一开始大家都说少喝点,意思一下。


可田状状导演喝了两杯酒之后开始吹嘘他酒量大。


当初在南藏地区拍摄《猎场札撒》《盗马贼》,由于天气冷,拍电影又很累,他们拍戏时会在片场准备一大塑料桶白酒。


冷了靠白酒取暖,累了靠白酒解乏。


两年下来,他的酒量突飞猛进,导演圈里没人喝得过他。


李茂森不信这个邪,他叫大家多跟田导喝几杯,探探他的酒量。


田导也来者不拒,率先跟他干了两玻璃杯喷香的二锅头,二两一杯。


一口闷下去,香辣的酒气从鼻孔眼角冲上来。


滋味太酸爽了。


喝白酒感觉像是在自虐。


滕文冀导演、夏刚导演、黄健忠导演几个也找到田状状划拳喝酒。


喝了两圈,田导光荣地醉倒在酒桌上,嘴里还嘟囔着我没醉。


不过他的酒量也没吹,最少两斤。


其他人也喝出了兴致,在田导醉倒后又相互厮杀。


李茂森陪着他们喝了两圈,利用体内的热流,把桌上的人喝倒一大半。


最后散场时,只剩下李绍红、胡玫、张姐几个女同志还能站起来。


“李导,你这喝的也太猛了,导演室十二个导演全让你给放翻了。”


李绍红看了看餐厅里东倒西歪的导演们还有桌上地板上几十个酒瓶,咂舌不已。


“哈哈,大家喝的高兴,没办法控制。”


李茂森喝得也有些多了,他请李绍红和张姐几人帮忙把人送去休息。


仿清楼里有二十多间招待所,喝醉了可以直接到楼上睡觉。


李茂森帮忙把人安置好了之后,也打车回家,第二天来到导演室,他立即成了大家针对的对象,因为昨天喝酒的人里除了他全都醉了。


相当于他一个新人在酒桌上干翻了一群老人,这太丢面子了。


必须要找回来。


田状状导演提出下午回请他。


李茂森也没有拒绝。


下午大家又在仿清楼里喝了一顿。


第二天谢铁丽导演回来办事,刚好谢飞导演也在。


大家又吃喝一顿。


来北影前三天,他什么事也没干,全喝酒了。


巩丽笑话他不是去上班的,而是找到一群酒友。


……


“李导,说实话,昨天你是不是装醉?”


办公室里,李茂森伏在桌上写拍摄计划书时,田状状导演端着茶杯过来。


田导今天有点憔悴,衣服还是昨天的没换,头发油油的,胡子拉碴,身上有明显的酒味。


一看就是单身狗。


“没有,我也喝高了。”


李茂森咧着嘴角说。


“别骗人,霍建启说你回去的时候稳稳的,走路都没打晃。你小子酒量不错,有空我们两个干喝,不叫他们几个,有他们几个在会影响我发挥。”


“行!”


李茂森笑着点点头。


“李导!李茂森导演,汪厂长叫你去办公室一趟。”


办公室秘书张姐朝着边大喊。


“听到了。”


李茂森在计划书上写完一段,带上计划书来到楼上的厂长办公室。


“酒神来了,快请坐。”


汪厂长说的客气,可话语里透着几分调侃。


“厂长,你也知道我们办公室聚餐的事?没办法,我们办公室气氛比较好,大家都爱喝酒,我也不能不合群。”


李茂森大大咧咧地坐下来。


汪厂长轻哼一声,“现在知道我为什么不想调你过来吧,厂子里人多事也多,你小子入个职就喝了三天酒,你要是把这时间用在写剧本上,没准能写出来一个好剧本。”


“这是正常社交,我跟大家聊天,听他们拍戏的经历,也能增长见识。”


李茂森笑道。


“别说那么多,你的拍摄计划有没有做好,做好了就快去剧组拍电影,别在这里浪费时间。”


“好了!”


李茂森把拍摄计划书递交给汪厂长。


汪厂长打开翻看了一遍,忽然抬起头,“你在开玩笑吗?120万预算?”


“保守估计。”


李茂森点点头。


“不可能。你用了不到20万拍出《一个都不能少》,到了第二部你要120万,六倍有余,厂里不可能拨那么多钱。”


汪厂长手掌和脑袋一起摇晃,拒绝得非常彻底。


“厂长,《秋菊打官司》也是一部新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,除了四五个主要演员,其他的全部用普通人。”


李茂森解释说,为了保证电影的纪实风格,他准备采用偷拍的方式,像是《一个都不能少》里拍摄刘敏涛在电视台门口的那场戏,把摄像机藏在隐蔽的地方,从早拍到晚,秘密拍摄演员和群众的表演。


按照这种方式来拍摄,就会花费大量胶片,初步预计需要准备100盘胶片。


这些胶片加上其他花销,120万是保守估计。


“100盘胶片?”


老厂长老脸上满是惊讶,“《一个都不能少》只用了16盘,《秋菊打官司》为什么要用到那么多,你不能省着点用?”


“能省的地方我当然会省,不能省的地方就不能节省。”


他告诉老厂长,这样做才能保证电影的纪实风格,提高电影水平。


如果电影拍得好,就能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,国外发行商也会注意到这部电影,买下电影版权,在国外更多地方放映。


由于这部电影的内容很正能量,国外观众看过电影后,会加深对华夏的正面印象。


“这部电影要是拍好了,就会变成国家形象宣传片,让世界人民见识到华夏的进步,认识到我们体制的优越性,这其中有多大意义。厂长,您老比我更清楚。”


李茂森握着拳头说道。


汪厂长听到他的话,眉头越皱越紧,吓得苍蝇都不敢飞过来。


“如果是50万块以下,我可以做主批给你们,但120万,太多了,这需要经过制片委员会的审核。”


汪厂长皱眉想了想,拿起电话打给制片办公室的老杨,叫他过来一趟。


李茂森也听说过‘制片委员会’的大名,是北影审核电影项目的部门,权力比厂长还大。


制片委员会负责审核厂里的项目,一般电影项目交到他们手里,要么被毙掉,要么被狠狠压低成本,顺利通过的概率极小。


特别是近两年厂里经济效益不好,他们的做法也更加保守。


李茂森想到要是项目无法审核通过,他也只能拿出B计划。